黄海文学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加入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小说 散文 诗歌
开启左侧

小小说《八月桂花香》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前天 14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八月桂花香
先生是我们山寨小学的最后一位老师。
学校坐落在家乡的山坡上,几间土坯房,篱笆围成小院,院里立着一棵百年桂花树。那年,日军占领了县城,常来附近扫荡。枪炮声在山谷间回荡,老师们纷纷卷起铺盖离开了。最后,连钟绳都被风吹断了,很长一段时间,校园里没了读书声。
我们这些野孩子仍然在荒废的校园里玩耍。我最爱爬上那棵桂花树,骑在粗壮的枝丫上,能望见山脚下的土路。
那天傍晚,我在树上看见一个青色人影沿着山路缓缓走来。那人身后跟着个挑夫,扁担在挑夫的肩上颤悠悠地晃着。等走近了,才看清是个穿长衫的年轻人,戴着圆框眼镜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他在院门口停下来,掏出一方雪白的手帕擦了擦脸,抬头看见树上的我,便招手问:“小兄弟,这里是山寨小学吗?”
我哧溜滑下树,吹了声口哨,五六个泥猴似的孩子立刻从角落里钻了出来。他蹲下身,笑着说:“我是新来的老师,以后由我来教你们读书,好吗?”
“读书有啥用?又不能打鬼子。”我攥着弹弓嘟囔。
他笑了,从箱子里取出一本书:“你看,这是《三国演义》。诸葛亮读书多了,就能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。”他翻开书页,墨香飘出来,“知识就是最好的武器。”
他掏出一块银元递给挑夫,挑夫深深地鞠了一躬,扛着扁担离去了。我们帮他把木箱搬进教室。箱子打开时,我们惊呆了——整整两箱书!他的手指轻轻抚过书脊,如同抚摸珍宝一般。
他成了我们的先生,学校钟声又在山间回荡起来。没有课本,先生就用粉笔在黑板上抄写诗句。他教我们吟诵“男儿何不带吴钩”,教我们唱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”。他的手臂悬在半空,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专注的光芒。
一天傍晚,院子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:前面的老者穿着绸缎马褂,文明棍敲得地面咚咚响;后面跟着的中年人不断用袖子擦汗。先生一惊,赶忙迎了出去。我趴在窗台上,看见先生恭恭敬敬地站在长者面前。
“逆子!东京帝大的高材生,偏要跑到这穷山沟来!”老人怒吼着,“救国就缺你一个教书匠?”
先生抬起头,低低地说:“父亲,这里的孩子,是国家的未来。”
老人举起文明棍,最终却重重砸在地上。
他们走后,先生在桂花树下站到深夜,长衫被雨水浸成了深青色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先生依旧教我们读书、写字,还时常给我们讲外面的世界。
一天午后,我走进校园,看见先生坐在桂花树下,和一个穿和服的女子低声交谈。女子塞给先生一封信,先生却摇头推了回去。女子忽然掩面哭泣,先生只是默默地摇着头。
过了一会儿,女子起身离开。先生站在那儿,一动不动。
“她是我东京的同学,来劝我去政府任职。”课后先生解释道。
“你要走吗?”我们担心地问。
“不!”先生摇摇头,“人不能选择出身,但能选择站着还是跪着。”
临近中秋,桂花香气愈发浓郁。连绵的青山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,把枪炮声隔在远方,我们享受着这份生活。
然而,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。那天,我们正津津有味地听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,十几个端着明晃晃刺刀的日本兵闯进校园,为首的军官蓄着仁丹胡须,地面被军靴踏得咚咚作响。
“听说你在东京帝大留过学,呆在这里,可惜了。”军官的中文夹着古怪的腔调。
“你说我该到哪里?到抵抗侵略的战场上吗?”先生问,声音比上课还要清朗。
“你!皇军要在山里建观察站,这地方被征用了。”军官的脸色阴沉下来,拍拍先生的肩头,“你留下来,我们需要你。”
“这里是学校。”先生挡在我们前面。
军官脸色愈发难看,突然拔刀劈向桂花树,金黄的桂花像雨点般落下。
“八嘎!”他指着树上的刀痕,“这是命令,不是商量。明天,这里就是军事禁区!”
放学时,先生给每人发了张字帖,声音低沉地说:“记住,暂时不要再来学校了。回家照着练,等打跑鬼子,我要检查的。”他的手指冰凉,却在我们头顶轻轻按了一下。
“你怎么办?”我担心地问。
“我留在这里,他们不会把我怎样的。”先生平静地说。
中秋夜,月亮挂在天上,又圆又亮。空气中飘着瓜果的香甜,也弥漫着硝烟的味道。
中秋夜,亮光光,家家户户赏月忙。   
摆果饼,烧线香,噼噼叭叭枪声响。
我们啃着月饼,不时朝学校张望。那里灯火通明,我想去看看,但想起先生的嘱咐,还是忍住了。月亮渐渐升高,夜深了,我们才回家睡去。
不知过了多久,一连串的巨响把我从睡梦中惊醒。“学校起火啦!”有人大声在呼喊。
我一骨碌跳下床,跑到屋外。山坡上烈火熊熊,映红了半边天。
“先生怎样了?”我心急如焚,不顾一切地向学校跑去。此时,爆炸声已经停止,但火势依然凶猛,映红了半边天,人无法靠前。
“先生,先生……”我默默地念叨着,泪水模糊了双眼。
黎明时,火才渐渐熄灭。学校已面目全非,废墟中横七竖八地躺着些烧焦的尸体。桂花树遍身焦黑,如人的躯干,倔强地挺立在那里。
后来听人说,是先生点燃了日本人的火药。此后,山寨小学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生机,变成了一个大土堆,只有那棵桂花树,在第二年春天又抽出了新芽。
如今我已是白发老人,在县城中学教了近四十年的语文,每年八月都要回山寨看看,那棵桂花树愈发葱茏。
我把带来的图书埋在树下,轻声念道: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……”
山风拂过,满树桂花纷纷扬扬,仿佛又听见了当年的读书声。
[作者简介]
巨万珠,男,1973年生,安徽省怀远县人,中共党员,县作家协会会员,语文高级教师。
[联系方式]
作者姓名:巨万珠
手    机:13855242906
电子邮箱:464491731@qq.com
详细地址:安徽省怀远县白莲坡中心学校姚山分校

邮政编码:233415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前天 20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黄海文学. ( 鲁ICP备19005798号 )

GMT+8, 2025-8-1 06:44 , Processed in 0.06210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