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海文学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加入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搜: 小说 散文 诗歌
开启左侧

思雨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描写雨的诗词太多,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。春与雨链接,春是雨的表达,雨是春的媒介。
读大学的时候,喜爱雨,尤其喜爱春雨。一边读书,一边听雨打窗棂,仿佛与尘世隔绝,雨有香味儿,书亦有香味儿。
记得有一年春季,一连下了三天的雨,好似天上琼浆玉液倾落,雨水清冽、不染纤尘。学校放短假,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,唯独我和几个同学留在学校。教室里稀稀落落坐了我们几个同学,享受雨天难得的寂静。
淅淅沥沥的雨从天而降,落在任何一处,都是未经雕琢的韵律。单调而不乏味,让情绪中的欣快感久久停留。那安静的三天,读了很多书,穿越很多不同的世界。正是:雨打窗棂声自美,年少读书正当时。
后来成为一名打工人,一遇到雨天,仍旧喜欢捧一本书于窗下静读,与年轻时的这段经历也有关吧。
时光倏忽而过,恋爱、结婚、生孩子,一连串完成几份生活的答卷。却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怕雨了。
风如拔山怒,雨如决河倾。遇到暴雨如注,交通出行的麻烦,代替了赏雨读书置身物外的悠然。
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遇到连绵的雨季,总是一会儿担心学校里的孩子是否着凉,一会儿担心家里的窗户是否关严。
一样的雨,不一样的心境。年少时的浪漫,蜕变为成年后的窘迫;年少时的不谙世事,蜕变为成年后的周旋世故;年少时的轻松洒脱,蜕变为成年后的负重在身。
孩子上小学的一年秋天,赶上强台风天气,风大雨急。接孩子放学回家,小小的人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,一阵疾风劲雨连人带伞被刮下车,后面跟着的公交车发出刺耳尖利的刹车声,骤停在满身雨水的女儿身后。扶起孩子的那一刻,恨这不近人情、不知冷暖的雨。
还有一次,上班赶时间,雨水有些模糊双眼,待发现前方有水沟,已来不及绕行,索性冲过去,结果连人带车摔进泥水沟。浑身湿透,窘迫难当,忍着疼痛爬起来,继续赶路。
再过几年,终于开上车上下班。风雨交加的通行没有那么难了。雨也没有那么讨厌和恼人。不论车外雨是如何瓢泼与纷扰;车内总是干爽、温暖的。雨刮器节奏鲜明地“噗噗”声,像一位老者的絮絮叨叨。
看着路人骑着车,身着雨披被风卷起,车后座的孩子紧紧抱住大人的腰,小小的身躯使劲儿贴着大人的后背。我仿佛又看到曾经的自己,也是在这样肆虐的雨中做一场场赶赴。
蓦然意识到:年少喜雨亲雨、中年怕雨躲雨,不过是站在小我的角度窥视、解读自然界的万物。只关照小我,往往伤春悲秋,陷入自怜、自怨、自艾。而当下,静坐车内观雨的我,试图突破小我之境,踏进大我之门。人人都要历经各种“难”,释放小我,看见大我,方能知道自己的“难”,原来如此渺小。跳出自我局限,再看这雨,一直是可爱的、有用的、身姿百态的。
以平常心看雨,听雨。它来,我欢喜、接受,亦可于深夜捧读一本书,静听雨声。它不来,我懂得,时间未到,尚需等待。
年少喜雨,与少年情怀相配,搭建起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”的浪漫情怀。
青年看雨、听雨、遇雨,常有“世情薄,人情恶,雨送黄昏花易落”的惋惜;也有“江阔云低,断雁叫西风”的愁绪。
人到中年,无数次隔窗望雨,会感叹“流水落花春去也”;亦会赞叹“好雨知时节”;会欣然默念“门前风景雨来佳”;亦会轻叹“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”。这参差多态的雨,用它的“滴答”声提醒我,走出小我的藩篱,寻求大我的包容开阔。
再向前望,不由得想起旷达一生的东坡先生所云: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作者:刘辉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黄海文学. ( 鲁ICP备19005798号 )

GMT+8, 2025-8-1 06:44 , Processed in 0.07324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